Copyright 2019 Reserved By 江西晶昊盐化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 赣ICP备63222177号
第二期博格培训心得之四触动
(人力资源部 杨胜敏)7月20日我有幸参加第二期博格培训,本次培训主题是薪酬策略与股权激励,特邀邓春涛老师主讲。关于此次培训心得,我也不想流于一般形式,而是与大家交流触动我心灵的四方面。
触动一:关于狭义学习与广义学习
邓老师在开讲前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段文字:
“不要带着已有的标准和固有的心智模式去看待外部的世界,标准和结论只能让你重复过去的自己!学习就是让你超越自己,首先要开放心态!”
这段话概括起来其实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空杯心态”。讲到学习内容,很多人立马会想到我们在学校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或者说书本知识,其实这部分知识只是人生学涯中极少的一部分,也是很基础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是实践经验和思维理念,这也就是狭义学习与广义学习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我们可能掌握了它的某一些知识,就以为自己是正确的,甚至认为它是唯一的或全部的,从而否定或排斥其它答案,进而阻止自己接受更多知识的步伐。通过邓老师的提醒,使我明白,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可能是理论知识,还可能是思维模式或思想观念,所以,以后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要多倾听别人的声音,辨别他人所站的立场和角度,多反思自己思考问题时是不是片面或所有遗漏,这样做出的决策可能会更全面、更正确。
触动二:关于过程与结果
讲义中问到价值必须通过什么承载和呈现?答案是结果。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更重要;另一种声音说,过程固然重要,但结果更重要。且这两种声音在不同场合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今天我们要论一论哪一个才重要,结合讲义主旨及现实实际来说,我个人认为,在工作职场中,应该是结果更重要。假若领导安排你去做一件事,你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或选择不同方法,但最终目的就是看你有没有达到领导所要的结果。诚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总会在过程上强调自己怎么辛苦的理由,妄图以过程来弥补结果的缺失,因为过程可以多途径,理由可以多方面,但结果是唯一的。今天我们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则会为了达了一个结果,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将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执行力。
触动三:关于工作与工资
讲义中问到作为一个企业,其商业价值是什么?答案是价值交换。
大家常说我工作了,所必公司必须付我薪水。这句话听起来逻辑好像是,公司在用薪资买员工的工作,而不是买员工工作时所创造的价值。那么员工工作时有没有创造价值呢?有没有创造等同的价值呢?一个人创造的价值可能是正价值也可能是负价值,价值创造的有多有少。所以,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公司付薪资是因为我们给公司创造了价值。由此衍生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加班,对我们公司来说主要是指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对于为保证生产的三班倒员工来讲,固然应按加班来执行,但对于其它一些非三班倒员工来说,该不该加班,该多少人加班,从加班是否必须和加班能否创造相应价值的角度看,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触动四:关于同工同酬与同工不同酬
讲义中谈到关于岗位相对价值、个人既有价值、实际创造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时,在管理应用的回答是岗位价值决定薪酬职等,即坚持薪随岗走、岗变薪变原则,也是就是我们常说的同工同酬,这与我们最近制盐体系薪酬方案中提倡的同工不同酬有些区别。按理,不同的人做同一岗位的事,工资本应相同,即同工同酬或同岗同薪,但不同的人因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存在差异,又决定了同工不应同酬。为了权衡之间的问题,所以在薪酬设计上,我们可以将做同一岗位的人设定为相同的岗级,对其差异性我们可以通过档级以及绩效考核进行调节,这也是同工同酬与同工不同酬的一个辩证关系。
以上四点触动,单独拿出来愿与大家交流探讨,若分析得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