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9 Reserved By 江西晶昊盐化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 赣ICP备63222177号
舍生取义为解放 碧血丹心传家风
在赣东北地区有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余江区烈士陵园。它位于鹰潭市余江区(原为“余江县”)画桥镇的金盘山,主要包括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每次来到这里,我总会思绪翻滚,不禁再次缅怀那段难忘的革命历史。
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建议苏区,全国革命进入高潮,余贵万相继发生武装暴动,成立苏维埃政府,打响了土地革命的第一枪。方志敏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人。他“两条半枪闹革命”开创的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评价为 “方志敏式 ”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在画桥镇有着重要的革命活动。1930年5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人在画桥村藤林杨家祠堂宣告余江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31年8月中旬,方志敏指挥红十军两个团和县游击队在画桥汤家村的老寨岭和葛头岭山上埋伏,歼灭了前来围剿的国民党五十五师三二六团一部,取得了余江苏区反击敌军三次围剿前期斗争的一次较大胜利,史称画桥大捷;有记载表明,方志敏多次前往画桥镇,曾经至少四次来到画桥镇的藤林杨家,这里的房子有200多年历史,其中还有方志敏住过的房间。
碧血凝成彩霞,山河叠就丰碑。看着烈士陵园里,一排排庄严肃穆的墓碑整齐地排列在绿草如茵的土地上,高高的苍翠松柏将其环绕,我心中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这里长眠着1250名英烈,他们的名字犹如英雄列阵,庄严肃穆。
伫立在“汤瑞传”烈士的墓碑前,我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我的老家是余江区的画桥村,常听老家村中老人说起汤瑞传的英雄事迹。他家境殷实,家中房屋是方圆百里唯一一栋两层楼的建筑。他于1929年参加革命队伍,成为一名赤卫队员。在缺衣少粮的革命战争年代,是满腔革命热情和崇高的思想觉悟激励着他,将家中所有物品和房屋全部提供给方志敏队伍作战争办公场所用。1932年,他因革命失败被俘,英勇就义。在被俘期间,家中房屋被国民党烧毁,贵重财物被抢劫一空,年仅八岁的儿子为躲避杀害,被迫外出逃难。
汤瑞传烈士就是我的曾祖父。他“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汤家后人。他与无数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气势恢宏、可歌可泣的颂歌。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终将牢记:舍生取义为解放,碧血丹心传家风!为祖国美好明天奉献力量,争做社会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