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Copyright 2019 Reserved By 江西晶昊盐化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    赣ICP备63222177号  

从课堂到生产线——包装车间罗文清的三十天“破壳”成长记

分类:
青春之歌
发布时间:
2025/08/27
浏览量:

       今年7月底,带着尚未散尽的校园书生味,我走进江盐晶昊公司。那一刻,成片的厂房、轰鸣的传送带,就是我眼前的“浪浪山”。短短三十天来,从企业文化集中培训,到包装车间满手油污,我完成了一次“破壳”般的角色跃迁。

 


       入职后,在与华东理工大学一起上的培训课中,信息中心叶庭主任讲起物流从“人工登记、人工称重”到“进场即识别、自动称重”的蝶变,我第一次感到“数字化转型”不再只是PPT里的热词,而是企业翻山越岭的真实脚印。安全教育却像一记闷棍——火星四溅的管道、烧焦的安全帽,把“安全第一”从口号砸成条件反射。之后,我被借调到公司人力资源部,分派给我的任务是“搭房子”——在金蝶系统里新建公司组织架构。鼠标拖拽之间,我像在拼一张巨型拼图:原来产品从生产到包装及发货的不同车间环环相扣,任何一块“拼图”错位,整条产线都可能停摆。那一刻,我对“系统思维”四个字有了触感。
       月末,我轮岗分配到包装车间。传送带的轰鸣声像鼓点,把课堂上的平面流程图瞬间撑成立体“战场”。第一道考题来得猝不及防:喷码机刚启动,字符便糊成一团墨云,仿佛一串无人能解的密语。包装车间的四值班长徐志娟扫一眼报警提示,便递来专用清洗剂说:“喷头堵了,拆下来洗,再吹干。”我按她的口令清洗喷头并吹干,当重新开机,清晰的生产信息“2025/07/30 10:15 A1 4”端端正正落在包装袋上,像一枚小小勋章。我把这段经历写进“小蓝本”,也写进心里:山不会自己让路,但一步步走,就能把它甩在身后。接下来,我要让本子更厚,也要让生产线更稳——从“能处理异常”到“能预防异常”,把每一次掌心沾上的油墨与粉尘,炼成对这条生产线最踏实的守护。
       未来,我想让“小蓝本”越来越厚,也想让生产线因为我的存在而多一份踏实。因为我知道,公司的舞台足够大,只要肯攀登,每一座“浪浪山”都能变成观景台。